7月的蓟州最大线上配资,草木清香弥漫湿地。在环秀湖国家湿地公园,浅滩上黑翅长脚鹬迈着朱红长腿轻点水面,芦苇丛中小鸊鷉钻进钻出。
摄影爱好者王曼迅速抓拍到白骨顶鸡育雏的温馨画面。“今年这里的鸟类,多了不少新面孔。”已是第三次前来的她欣喜地说。
在临近蓟州城区的州河国家湿地公园,海鸥逐浪盘旋,白骨顶鸡倏地钻出芦苇荡开涟漪。再过两个月,这里将迎来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万千羽翼,成为重要的“能量补给站”。
作为天津市的北部生态屏障,蓟州区山水相依、林海苍茫,从水域湿地到森林村庄,处处可见鸟儿身影。水域生机涌动,村镇里的人鸟故事同样动人。
在罗庄子镇城下村泃河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民贾玉春,指着河滩成群的白鹭感慨地说:“以前哪见过这阵仗!这两年白鹭扎堆来,乌泱泱一片,成了村里的稀罕景儿。”
不远处的“鹭鸟村”小龙扒村,夏秋之际更有上千只白鹭安家繁衍,谱写着人鸟共居和谐诗篇。
鸟类“用脚投票”,源于生态守护者的持续耕耘。蓟州区林业局湿地野保站副站长张尧介绍:“仅环秀湖、州河等重点湿地,近年观测到的鸟类就新增了十余种,震旦鸦雀、水雉等‘稀客’也安心在此筑巢育雏。”
展开剩余40%于桥水库周边湿地划入重点保护区后,东方白鹳、凤头鸊鷉、棕头鸦雀、黑翅长脚鹬、白骨顶鸡、鸬鹚等鸟类数量显著增长。“生态红线守住了,鸟儿的家就稳了。”张尧说。
如今,生态改善的红利,在蓟州的山水间处处可见:于桥水库冬季云集数万水鸟,小天鹅、白琵鹭等珍禽点缀其间,白尾海雕甚至在此安家;环秀湖湿地是候鸟春来秋往的“中途港湾”;青甸洼万亩荷塘成为鹭鸟夏日舞台;梨木台林间啄木鸟与山雀和鸣;八仙山密林中环颈雉羽色如焰,雀鹰偶掠;九龙山枝头红嘴蓝鹊与灰喜鹊相映成趣。
“生态是蓟州区的底色。”蓟州区林业局局长陈义军说,接下来将继续加大保护力度,推进湿地修复,扩大鸟类栖息地;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,建立鸟类保护数据库;开展观鸟科普活动,引导公众参与保护。
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最大线上配资,正在蓟州区次第舒展。(记者 徐杨)
发布于:北京市晶顶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